来源:作者:发布日期: 2022-09-02
名 称:中共张家界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要点》的通 知
张旅工委办〔2022〕9号
中共张家界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要点》的通 知
市委旅工委各成员单位:
《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要点》已经市委旅工委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大家,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张家界市委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5月20日
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总目标,立足"两地两区一龙头一家园"发展新定位,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彰显全省旅游龙头新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总体目标
2022年,大力实施"16715"行动计划,以承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持续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旅游示范共建城市等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创新旅游营销,提升服务管理,严控新冠肺炎疫情,努力提高旅游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争取全市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较2021年同比分别增长30%、34%。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申办并承办好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1.1-3月,举全市之力积极申办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4-12月,按照省委"开好旅发大会,提升全域旅游和精神文明"和"立标、打样"要求,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坚持"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理念,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带动湖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一批能落地见效的项目、出台政策措施、催生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擦亮国际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宣传模式、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复苏和发展路径;二是推动全域旅游、生态修复、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景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文化经贸交流全面提升;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和城市旅游功能明显增强、市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区县政府)
(二)坚定一流目标,全力推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
3.强化建设标准。根据《张家界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标国内外一流旅游目的地,制定出台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争取在全国立标打样。(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4.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制定《张家界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东、南、西线旅游发展,打造"一核四极多点"的旅游空间格局。提升武陵源核心地位,实施武陵源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天门山国际旅游文化先导区、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茅岩河国际康体养生度假区、桑植红色旅游区"四个增长极"。(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5.完善旅游大交通体系。着力优化航线结构,不断增加航班密度,争取开通更多国内旅游目的地航班。制定《张家界旅游交通规划》,畅通市域内旅游交通,规范旅游专线和网约车服务,实现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区、景区与"三站一场"的交通无缝换乘。解决景区环保客运问题。(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6.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实施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将旅游所涵盖的六要素(吃、行、住、游、购、娱)进行有序整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提高对旅游市场的分析能力,提高对市场主体的综合管理监控能力,提高旅游业务的营销和服务能力,使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实现服务广大游客、主管部门、市场主体的智慧化。在等级景区、星级酒店等重要接待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7.提质升级旅游产品。持续推进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创建5A级景区,推进张家界冰雪世界、大庸古城创建4A级景区,支持提质九天峰恋、茅岩河、张家界地缝等景区,打造七星山等休闲旅游新亮点。支持武陵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七星山、三官寺片区(慈利)创建湖南省级度假区,指导大庸古城和七十二奇楼创建省级休闲街区。(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8.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力争公布一批市级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做好红色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对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贺龙纪念馆、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潇湘红八景"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高标准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进一步完善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地的配套服务设施。针对红色游历、培训、研学等重点人群,量身定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9.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质景区游步道、无障碍通道、标识标牌、索道、通信等基础设施,指导4A级及以上景区建设无障碍设施和通道、第三卫生间、智慧旅游景区,重点推进天门山索道提质和下站综合改造工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百龙天梯配套设施改造工程,营造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提升游览舒适度。(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四)加大营销力度,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10.切实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加大营销投入,强化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旅游营销。激发营销活力,改革体制机制,强化营销责任,完善奖惩措施,调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开展旅游营销的积极性、创造性。拓展营销方式,注重在大台大网大媒开展营销,建立旅游营销全媒体矩阵,持续开展媒体营销、境外营销、节会营销、赛事营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11.持续举办"旅游+、+旅游"营销活动。组织开展省内游、周边游营销活动,举办"绿色中国行 走进张家界"暨第二十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第五届湖南省体育旅游节、环天门山马拉松赛、湘鄂渝黔红色旅游协作联盟成立暨2022中国·桑植民歌节、天门山"云端腾跃"跑酷大赛、第二届张家界大峡谷花样蹦极挑战赛、2022中国张家界首届美术写生季暨首届"武陵山居图"大学生写生作品邀请展系列活动、全国青少年(张家界)滑板运动节暨国际滑板(张家界)邀请赛、湖南省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张家界第二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第六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第六届冬游张家界系列活动、2023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主会场活动等"旅游+、+旅游"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林业局、市文联、各区县政府)
12.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开展网络营销、网红营销、高铁营销,加强与新媒体平台战略合作。积极对接友城资源,努力实现友好关系城市间市场互推,广告互换、政策互动、新媒体相互宣传、合作共赢。继续加强与上海米哈游、腾讯游戏等合作,持续开展相关宣传推广活动。把更多的标志性景点、体验性场景、独特性建筑打造成网红打卡点,提升旅游体验感、参与度。(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13.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实施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品牌提质升级工程,畅通联接"武陵源-老司城-崀山-桂林"世界遗产旅游走廊。积极加强与张吉怀旅游共同体、武陵山片区协作体、大湘西旅游联盟等协作,支持包装推出张吉怀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以及张家界自驾旅游、亲子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线路。(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14.切实加强联合营销。引进大的旅游集团落户张家界,继续加强与广之旅、康辉集团等国内大的旅游集团合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张家界旅游复苏。继续加强与国内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五)促进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15.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文化演艺提质发展,打造中国旅游演艺之都。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打造"一城两区""夜经济"文化旅游消费IP。把大庸古城、溪布街打造成文旅消费聚集区,把七十二奇楼打造成美食不夜城网红打卡地,建设夜游澧水和夜游武陵源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经投集团、各区县政府)
16.推动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深化体育旅游共建示范城市创建,建成首批国家户外运动示范公园,支持打造天子山国家级户外运动公园,推进桑植梅家山体育公园补短板工程建设,推出骑行、徒步等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举办系列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引进体育公司或社会团体与文旅市场主体合作发展。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17.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创建1-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1-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2-4个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建设2-3处张家界莓茶等产业特色种植基地。开展民宿资源调查,推进民宿产业标准化建设,在武陵源区插旗峪、龙尾巴一带打造成全市民宿聚群示范区,推出2条民宿旅游精品线路,让民宿成为"人文+环境"的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区县政府)
18.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度假游、自驾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业态创新内容、提质升级。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度假、中医康养等产品,创新发展研学修学、摄影写生等新型主题旅游。开发沉浸式体验旅游,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等旅游新业态。(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政府)
(六)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旅游市场韧性
19.深化景区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武陵源核心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西线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委深改办、市委编办、武陵源区政府、市委组织部、市经投集团)
20.做强旅游市场主体。支持酒店、旅行社加快提质转型、做大做强,提升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指导行业协会整合资源,组建旅行社合作联盟或旅游集团。引进1-2家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共同推进的体育旅游共建机制,引进体育公司或社会团体与景区等市场主体合作。力争促成魅力湘西尽快上市,为湖南打造演艺湘军做出张家界贡献。盘活全市线下游客中心资源,优化落地旅游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经投集团、市政府金融办)
21.规范旅游购物市场。推进"景购一体"旅游专业购物市场建设,把古庸城打造成旅游购物专业市场,争创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2.做优做强旅游商品。做优做好"张家界礼物",把乖幺妹、军声画院、仙踪林、张家界莓茶打造成旅游商品产业园的精品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3.提升旅游餐饮品质。充分挖掘地域饮食文化内涵,开发张家界特色名品、精品餐饮,创建网红吃播打卡地,举办美食节赛等活动,组织评选"名菜、名店、名厨、名小吃",打造"张家界味道"品牌,不断提升本土旅游餐饮消费影响力、吸引力。(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商务局)
24.支持旅游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出台支持旅游市场主体复苏措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企业帮扶力度,在税费减免、授信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提供就业援助,鼓励和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就地就业创业。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5.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和舆情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稳定。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26.扎实开展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放松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好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推动"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防止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扩散。继续完善文旅行业疫情防控专班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筑牢疫情防控网,出台疫情防控旅游便捷化措施,提高技防水平和工作效率。(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7.强化文旅市场综合监管。继续开展"铁腕治旅",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经营、"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旅游消费等突出问题,抓好打黄扫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以互联网为重点,严厉查处含有淫秽色情、低俗、宣扬暴力、教唆犯罪、违背社会公德等禁止内容的服务及产品。完善"1+4+N"联合执法体制,探索跨区执法联动机制,落实部门联合"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
28.提升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对获批国家、省级以上荣誉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体育、文化等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探索诚信建设量化考核标准,推行旅游服务承诺制度和"优胜劣汰"行业管理机制。强化涉旅企业信用监管,推进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行业协会)
29.提升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开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规范导游讲解,出台旅游人才标准,组织参加各类旅游服务技能比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八)加大保护力度,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0.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切实把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进一步做好考古工作,加强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和考古管理。强化文物安全管理,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强文物安全巡查检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稳步提升文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基础工作管理效能。(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31.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入挖掘民族、历史和地域文化内涵,加强桑植民歌、张家界阳戏、白族仗鼓舞、慈利板板龙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组织省级非遗工坊、非遗村落、非遗街区示范点申报工作,推进市级非遗数字化系统平台建设。开展好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及"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在城区澧水南岸建设非遗文化展示墙。(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各区县政府)
32.推进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继续实施"送戏曲进万村、送书法进万家"、"戏曲进校园"等惠民工程。新创一批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俱佳的现实题材剧目,推动一批本地化的小戏小品,复排、移植、整理一批经典传统剧目。积极参加湖南戏曲春晚、全省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全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全省民族器乐展演、美术书法摄影主题展览全省优秀原创音乐和舞蹈作品展演等品牌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九)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澧水两岸主客共享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市、区(县)、乡(镇)、村(居)等各级的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和全民体育健身示范点、健身游步道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34.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开展"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系列文旅志愿服务活动等,持续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35.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严把导向关,保障安全播出。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做好会前、会中、会后的宣传。抓好广播电视"头条"和网络视听平台的"首页首条"建设,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和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节目生产,推进村村响广播体系升级改造、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各区县政府)